对于印度,作为我们邻国,与中国爆发过边境冲突的国家,许多国人眼中的第一印象往往带有一些贬义聚合财富,常常将其与“脏乱差”、“奇葩”等标签挂钩,甚至不时成为笑料的源泉。总体来看,尽管我们并不对印度抱有蔑视态度,但也难掩一些优越感,常常把自己置于“高人一等”的位置。然而,印度并非一无是处,实际上,它拥有着独特的国际优势,这些优势曾让我们不禁艳羡。
回顾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并不仅仅是“一穷二白”的窘境。更为严峻的是,曾经在中国进行长达百年的殖民掠夺的西方列强,并没有甘心放弃在中国的特权和利益。即便新中国已经成立,他们依然要求保留诸多特权和优待。这使得中国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外交困境,甚至在当时我们想与西方交好都变得不可能,因为“交好”的前提就是要承认西方曾经在中国的特权,而这显然违背了新中国追求独立和自主的初衷。因此,我们最终选择了“一边倒”的外交策略,即与苏联结盟,先“打扫完屋子再请客”的做法。
与此相比,印度却没有我们那样的困扰。或者说,印度的外交环境相对宽松,底线较低。自独立起,印度就拥有了一个相对优越的外部环境。无论是冷战时期,还是苏联解体后的世界格局变动聚合财富,印度的外交空间一直保持着相对的宽松,使得印度几乎能够以不费吹灰之力获得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甚至包括军事装备。因此,印度军队拥有“万国牌”武器装备的美誉。
展开剩余68%在冷战时期,印度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一方面与苏联亲近,另一方面又与美国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苏联对印度的援助甚至超过了中国的156项目,而印度的军队也主要装备苏联提供的武器。在保持与苏联良好关系的同时,印度并没有放弃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而是凭借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成功地扮演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获得了两个阵营的好处。冷战期间,印度的左右逢源、坐享其成并非秘密。即使苏联和美国都知道印度在两边都“吃好喝好”,但由于印度在亚欧大陆和印度洋的重要地位,他们也无可奈何。印度不仅在南亚次大陆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对美国和苏联在印度洋的战略利益至关重要。相比之下,巴基斯坦的国力、资源、人口等各方面都远不及印度,因此,美国和苏联的战略重点无一例外地都倾向于印度。
在冷战结束后聚合财富,印度依然是超级大国战略中的关键一环。苏联解体后,印度被视为一个抵御中国崛起的重要支点。而印度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之间的关系,也依然保持着相对亲密的状态,甚至连曾经殖民过印度的英国也与其保持良好的联系。这一切使得西方国家多年来都在感情和利益的双重作用下,始终支持并纵容着印度。
然而,随着特朗普第二次上台,印度的外交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特朗普以其极具个人色彩的政策风格,打破了以往美国对印度的“优待”。特朗普从不把大国的荣誉和权威当回事,他看中的只是切实的利益。因此,面对印度在冷战时期两面下注、左右逢源的外交策略,特朗普终于开始感到不满。例如,特朗普多次公开批评印度的高关税政策,甚至称印度为“关税之王”。在特朗普与印度总理莫迪会晤时,关税问题成为焦点,特朗普明确表示,如果印度降低对美产品的关税,美国将会对印度进口的产品加征关税。
这种变化在现实中也得到了体现。2024年,美印之间的贸易顺差达到了367亿美元,虽然不及中美贸易差额那么庞大,但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美国在过去为了其他利益,曾默许印度的行为,但特朗普显然不准备再继续忍让。特朗普更在意的是直接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在俄乌战争爆发后,印度凭借与俄罗斯的紧密关系,开展了大量转口贸易,赚取了巨额利润。这让特朗普的怒火愈发高涨。
因此,特朗普第二次上台后,美国不仅在关税谈判上与印度僵持不下,还逐渐转变了对南亚的政策。特朗普的“印巴并重”策略开始浮出水面,试图通过拉拢巴基斯坦来牵制印度,以迫使印度在关税等问题上作出让步。巴基斯坦尽管在许多方面远不及印度强大,但作为印度的宿敌,它天然具有一定的战略价值。
如今的美国,虽然面临去工业化的挑战,但其经济底子依然雄厚,依然是全球无可争议的超级大国。特朗普政府对印度政策的转变,标志着印度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印度在工农业领域的短板聚合财富,以及科技和规模上的不足,使得其很难在与美国的贸易中获得实质性让步。正因如此,印度与美国之间的关税谈判几乎注定难以取得实质进展。而一旦失去美国的支持和纵容,面临如此重重困境的印度,是否能维持其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的地位,显得愈发扑朔迷离。
发布于:天津市道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