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选对了张吧策路,这里是把实验室成果向产业化转变的最好地方。”在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高级失效分析工程师梁静爽勇做动力电池行业的攀登者,全力攻关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创造了许多“从0到1”“从无到有”的新突破,为溧阳奋力打造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的县域高地贡献了巾帼力量。
为梦而来 扎根溧阳
1993年出生的梁静爽,2020年6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专业。她在硕士及博士就读期间,致力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硅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了电极材料制备与结构设计、锂离子电池和各种器件组装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等关键技术。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动力电池市场迎来需求井喷期。同年9月,梁静爽入职江苏时代,担任资深失效分析工程师。“江苏时代是宁德时代目前除总部外最大的生产基地,在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可靠性失效研究方面需求大、要求高,这对我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
在这片干事创业的热土上,梁静爽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推动公司技术人员专业技能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失效分析小组负责人,她主导完成了超过120例涵盖电芯、模组及Pack层级的复杂客诉分析,精准识别失效模式并深入挖掘、验证失效机理。她自主开发的电池性能的测试方法得到成功应用,填补了业界内电池某基本特性无从下手分析这一空白。此外,她还根据电芯内部的失效模式,自主搭建了从三电极体系到电化学工作站及多种温控设施的实验平台,为机理分析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敢为善为 勇挑大梁张吧策路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不平凡的事,创造不平凡的业绩。”这是梁静爽的精神罗盘。5年来,她敢为善为,勇挑公司大梁,成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标杆。
从“0”到“1”的跨越,极其不易。作为《高倍率满充状态锂离子电池界面改良工艺研发项目》的负责人,她带领项目团队,对纳米结构正极磷酸铁锂及三元材料进行开发,解决了锂离子在电极材料内部传输距离长、扩散速率慢的问题,攻克了锂离子电池在大电流密度充电条件下,满充状态时界面的析锂问题,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快充稳定性能。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江苏时代后续的高倍率充放电技术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显著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项目实施过程中获得发明专利2项,后成功入选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第二批市领军型创新人才项目。
她还着手负责《高容量快充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发项目》,从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的发展需求出发,重点解决硅基负极的材料开发、筛选、规模化制备以及极片制备工艺问题,并攻克了硅基负极锂离子电池在大电流密度充电条件下,极化大导致的界面不稳问题。项目实施过程中,获得发明专利3项,后成功入选江苏省“双创博士”项目。
作为项目负责人及技术骨干,梁静爽还主导参与了《模组侧板自动上料机构开发》《模组&整箱Pack新型补焊工艺开发》等多个项目,均成功落地实施,每年为公司增加收益数千万元。
砥砺奋进 再攀新高
一直埋头实验室做科研的梁静爽,先后荣获江苏省“双创博士”、江苏省五一巾帼标兵、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领军型创新人才等称号,2024年11月获得石油化工专业高级工程师职称,成为驱动新能源电池技术创新的青年科技骨干。
如何突破,从哪突破?梁静爽思路清晰,她说:“核心技术就是话语权。要确保企业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研发创新是最好的武器。电池是从材料起步,由一个个微小的部分组成整个成品。要想在研发创新上持续突破,就需要深入了解它的每一个组成部分。”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梁静爽深知,今天的成绩不是终点,而是更加催人奋进的新起点。在江苏时代,她将继续努力践行“修己达人 奋斗创新”的企业文化精神,不负芳华不负己,在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大舞台上,持续绽放自己的青春力量。
(江苏工人报记者 陆夏彩君)张吧策路
道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