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盈策略
近日,由当虹科技参与制定的两项重磅行业标准——《高动态范围视频端到端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Y/T 419-2025)和《超高清音视频编码码流网络传输封装技术要求》(GY/T 420-2025)正式发布!
这两项标准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指导下,由国家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当虹科技、华为等单位共同制定,为超高清产业的发展按下了“标准化加速键”。
你可能会好奇:统一的视频标准,真的那么重要吗?
答案是肯定的!如果你曾在不同设备上观看同一段超高清视频,却发现画质忽高忽低、色彩质感不一,甚至有时直接无法播放,那你就已经切身体验过缺乏统一标准所带来的问题了。
那么,这两项标准到底解决了哪些关键痛点?带你解读
统一“封装语言”
让4K/8K播得出、传得稳
01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家里明明是4K电视,打开超高清视频却依然模糊;或者在手机上看超高清视频时画面卡顿、弹幕滞后?这很可能不是网络的问题汇盈策略 ,而是“视频包裹”出了差错。
在超高清视频的网络传输过程中,如果编码码流未按统一规范封装,即使是高质量内容也难以顺利传输与播放。就像快递如果不按标准打包,中途便可能破损、丢件;同理,超高清音视频也需被“打包”成网络能高效识别、安全传输的格式,才能顺利传到终端设备。
(超高清视音频传输信号示意)
当虹科技参与制定的《超高清音视频编码码流网络传输封装技术要求》,正是为了解决这一“传输层”标准化难题。
该标准首次统一了AVS2、AVS3视频编码及Audio Vivid音频编码在多种主流网络协议(如UDP、SMT、RTMP、HLS、DASH等)中的封装规范,覆盖电视、移动端、广播、网络视听等多种场景。例如,电视台制作的4K/8K超高清节目,在依据该标准封装后,不仅能流畅播放于电视大屏,也可顺利上线各类App和视频网站,实现多平台兼容。
这项标准协议支持广泛、覆盖全面、系统兼容性强,为超高清内容的跨平台分发提供了坚实技术保障。目前,它已在卡塔尔世界杯、巴黎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中得到实际应用,全面验证了其在4K/8K节目制作、传输及多终端播放中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为用户带来真正流畅、高清、稳定的视听体验。
(卡塔尔世界杯超高清4K画质传输已验证该标准)
打通“端到端链路”
让HDR画质更统一、视觉更真实
02
如果说封装标准解决的是视频“如何高效、安全传输”的问题,那么《高动态范围视频端到端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则聚焦于“如何让画面更好看”。
相比于传统的标准动态范围(SDR),高动态范围(HDR)视频具有更广的亮度和色彩范围,在对比度、灰度层次、颜色表现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HDR视频的理想效果,是能完美呈现日落晚霞的色彩层次、夜景中的星光与楼宇都能清晰可见——亮部不过曝,暗部有细节,整体色彩自然饱满、贴近人眼所见。
(HDR比SDR能呈现更丰富的色彩)
但现实中,由于HDR标准多样(如HDR10、Dolby Vision、HLG、HDR Vivid等),不同设备兼容能力不一,造成相同内容在不同终端播放效果千差万别,影响用户的视听体验。而且,HDR Vivid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HDR升级标准,其推广也受制于缺乏完整的HDR技术规范和测量方法。
当虹科技参与制定的《高动态范围视频端到端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首次从“端到端”视角出发,系统规定了HDR视频的参数配置、元数据生成、编码、传输、解码及显示等全流程技术指标,并明确要求遵循HDR Vivid的技术要求和测量标准。这为HDR内容的标准化制作、传输及终端呈现提供了技术依据,也为HDR Vivid在广电行业的深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HDR视频端到端系统组成)
有了这本“说明书”,HDR视频的制作流程与播放效果更加统一。无论用户通过电视、手机还是平板观看HDR内容,都能享受到一致、优质的视觉体验:晚霞过渡自然柔和,夜景画面中星空与城市灯影清晰交织,真正实现“看得清、看得美”。
技术自主化,是保障超高清产业链安全与可控的根本路径。历经多年的技术沉淀,我国音视频标准已从标清起步、高清追赶,发展到如今在超高清领域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标准体系。
当虹科技作为行业先行者汇盈策略 ,将继续深耕自主技术研发,为我国超高清产业生态建设持续赋能。
道正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